9月24日,阿洛春梅在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安置房項目建設工地操作塔吊。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牟宇 攝
23歲的吉那小虎和22歲的阿洛春梅是河北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安置房項目建設工地上的一對“塔吊夫妻檔”,自今年7月份來到雄安新區以來,已經輪流值守一臺塔吊數十個晝夜。
9月24日,吉那小虎和阿洛春梅在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安置房項目工地散步。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邢廣利 攝
吉那小虎與阿洛春梅的家鄉在位于小涼山區的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山里娃”吉那小虎曾以為自己將走不出蒼莽的大山,人生的際遇讓他和愛人在輾轉廣東、天津、山東等地后,來到雄安這座“未來之城”開啟人生的夢想之門。
9月24日拍攝的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安置房項目建設工地(無人機照片)。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邢廣利 攝
爬上50多米高的駕駛室,操縱著控制方向和控制高低的兩個操作桿,巨大的動臂準確地吊起建材,準確地卸到指定地點。這是夫妻二人工作的場景。
9月24日,吉那小虎在攀爬塔吊。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牟宇 攝
在駕駛室的方寸空間下,起重機巨臂高擎、工程車輛穿梭忙碌。在高空作業的吉那小虎與阿洛春梅既是一線工人,更是雄安新區“拔節生長”的有力見證者。“剛來時,很多地塊的建筑剛剛沖出‘正負零’,現在已經幾層高了。”阿洛春梅說,“隨著工程的進度,我們的塔吊也要繼續升高。”
9月24日,阿洛春梅結束工作,走下塔吊。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邢廣利 攝
在夫妻二人的眼中,雄安建設處處體現出“高質量”:先進的施工技術、嚴格的工程管理、定期的教育培訓……盡管有時很累、很忙,但這對年輕的彝族夫妻很喜歡塔吊司機這份工作,能夠用自己的雙手,為雄安新區添磚加瓦,讓他們感到榮幸與驕傲。
9月24日,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安置房項目建設工地的塔吊司機吉那小虎在俯瞰雄安。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牟宇 攝
在宿舍,施工單位為吉那小虎與阿洛春梅安排了“夫妻房”,不大的空間里裝有空調,成為二人在他鄉的“避風港”。交接班的閑暇,吉那小虎與阿洛春梅常常會在人流如織的工地小巷里逛一逛、聊聊天,在塔吊林的某個角落里,憧憬著未來。
9月24日,吉那小虎和阿洛春梅在宿舍準備吃飯。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邢廣利 攝
9月24日,吉那小虎和阿洛春梅在宿舍和家人視頻通話。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牟宇 攝
像吉那小虎與阿洛春梅一樣的塔吊司機,在雄安新區共有2000余名,他們既是高空中的“亮麗風景”,也在用自己的技術、膽識和汗水,會同數萬名雄安建設者,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標桿,書寫著新時代奮斗者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