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設計:樊珊珊
王平
這兩天,“如何看待媽媽帶男童進女廁”成為微博熱門話題。一些網友對此表示理解,也有網友表示男童進女廁所會給大家帶來尷尬和不便。
“媽媽帶男童進女廁”很多時候是一種無奈之舉。節假日帶娃外出,爸爸不在身邊,娃太小不會自理,媽媽或孩子想上廁所怎么辦?景點、商場、車站等公共場所人流密集,讓娃在外面等著著實不安全,帶進女廁又會遭受到他人異樣的眼光,真是讓人左右為難!
“媽媽帶男童進女廁”確實是不妥當的行為。特別是個別低齡男童在女廁所敲門、扒門縫等行為,有的男童年齡也偏大,會讓一些女性感到不便和被冒犯。此外,被媽媽帶進女廁也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確的性別意識,有些孩子自己也會感到尷尬和難堪。
“媽媽帶男童進女廁”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雖然不少人在幼年時都跟著父母進過異性廁所,周圍的人多數表示理解甚至配合。但是解決“媽媽帶男童進女廁”問題,卻不能僅靠他人的包容體諒,而是需要通過完善公共設施、提高爸爸帶娃參與度等一系列舉措。
比如,現在不少公共場所都設立了無障礙衛生間、母嬰室、親子衛生間等,有的親子衛生間里有迷你坐便器、洗手池、小便池,部分還設置了玻璃屏風。這種人性化的舉措是一種有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