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辦字〔2022〕13號
雄縣、容城、安新縣人民政府,新區各部門,雄安集團:
《關于支持傳統產業抗疫紓困轉型升級的若干措施》已經新區管委會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黨政辦公室
2022年2月22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支持傳統產業抗疫紓困轉型升級的若干措施
為支持企業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社會環境影響等多重壓力,加快推進雄安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和惠民生共同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國辦發〔2021〕45號)和《雄安新區傳統產業轉移轉型行動方案(2021-2023年)》(雄安辦字〔2021〕42號)等文件精神,制定如下措施。
1.增加信貸投放。協調新區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放,確保貸款余額不下降,并確保普惠類貸款利率水平穩中有降,新區各金融機構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做好企業續貸服務,緩解傳統產業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因新冠肺炎疫情、經濟市場波動、企業轉移搬遷等不利因素帶來的資金壓力。
2.支持再貸款融資。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向央行爭取面向中小銀行的再貸款額度,引導中小銀行將獲得的全部資金,以優惠利率向傳統產業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鼓勵發展訂單、倉單、應收賬款融資等供應鏈金融產品,用于支持傳統產業企業轉型升級。
3.實行貸款貼息。對企業銷售訂單、應收賬款等相關流動資金貸款進行貼息,貼息標準按照不高于貸款合同簽訂當日執行的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予以貼息,每戶企業的貼息總額不超過100萬元。
4.實施風險補償。鼓勵設立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對于本政策第3條明確的傳統企業轉型升級貸款項目,因市場環境變動等不可抗力導致貸款損失的,由企業承擔主體責任,企業喪失還款能力的,由新區、擔保機構、銀行按一定比例分擔風險,單筆補償不超過100萬元,以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信心。
5.給予地方貢獻獎勵。對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帶動作用明顯、地方產業貢獻度較大的傳統制造業企業,按照貢獻程度分別給予不超過100萬元、300萬元、600萬元的獎勵資金,專項用于支持企業通過技術改造、產品研發、市場拓展、品牌提升等方式不斷做大、做優、做強。
6.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鼓勵企業圍繞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生產、服務化延伸等內容,開展“制造業+互聯網”新模式新業態應用,加快搭建新區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信息平臺,推動傳統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對于服裝、制鞋、毛絨玩具等傳統產業支持建設專業化互聯網平臺。按照信息化軟硬件購置、系統開發與服務等費用,采取后補助方式給予30%資金支持。每個行業不超過1個項目,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7.支持發展電商經濟。鼓勵傳統出口企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納入新區統計口徑的進出口額首次突破1000萬元的企業,一次性獎勵20萬元。對服務跨境電商企業20家以上,年線上交易額1億元以上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給予交易額0.5%的獎勵,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對經營面積1000m2以上、入駐跨境電商企業(須正常開展業務)30家以上,且年線上交易額不低于1億元、稅收不少于300萬元的跨境電商產業園,每年給予200萬元的運營費補貼。支持企業加大網上銷售,更好拓展市場,特別是利用電子商務開展毛絨玩具、服裝、制鞋、家具等銷售,發展網紅直播模式,對線上銷售額前五名的網紅給予一定獎勵。
8.提供產品采購支持。在依法合規前提下,引導企業根據新區建設單位需求提供符合標準的產品和服務,鼓勵新區建設單位優先采購。
9.推動開展惠企服務。政府部門通過新區產業互聯網平臺進行政策發布、受理和反饋,企業按照要求通過平臺自主申請,實現即報即審,不見面審批。鼓勵各類市場化專業服務機構在平臺上嵌入或鏈接服務產品,并組織專門服務團隊為企業提供咨詢和代辦,降低服務費用,逐步實現企業服務一站盡享、一網通辦。
10.加強人才引進和就業服務保障。鼓勵企業引進轉型升級高端人才,按相關政策給予獎補。支持企業職工參加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轉崗轉業培訓、新型學徒制培訓等,符合政策的按規定給予職業技能培訓補貼。鼓勵企業設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被認定為新區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給予150萬元一次性支持,被認定為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根據相關政策由省級給予300萬元一次性支持。
本措施自印發之日起執行,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