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在這里讀懂初心使命——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采訪團走進邢臺內丘縣崗底村。圖為活動現場。郭明明 攝
“九龍崗下窮山莊,窮傻愚名傳四方。糠菜樹葉半年糧,光著脊梁睡土炕……”這是崗底村流傳甚廣的順口溜,簡要總結40多年前的村民生活,而如今這里已山栽上搖錢樹,好山好水好風光。
今天下午,“在這里讀懂初心使命——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走進邢臺內丘縣崗底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是如何挑起“金扁擔” 端上“金飯碗”呢?這要從一個蘋果說起。
6月17日,“在這里讀懂初心使命——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采訪團走進邢臺內丘縣崗底村。圖為活動現場。郭明明 攝
還未見到崗底村,先看到了大片的蘋果樹,樹上掛著果,果上套著袋,就像一個個黃燈籠,每年霜降以后,這些“黃燈籠”將搖身一變成為“紅燈籠”,那也是蘋果成熟收獲的季節,掛在枝頭的這份沉甸甸果實正是崗底村的致富秘籍。
河北省內丘縣崗底村,地處太行山深山區,被譽為“中華名果”、一個蘋果能賣到100元的“富崗”牌蘋果就產于崗底村。這個村是李保國教授生前親手扶持起來的靠治山脫貧致富的先進典型。
6月17日,“在這里讀懂初心使命——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采訪團走進邢臺內丘縣崗底村。圖為活動現場。郭明明 攝
據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介紹,1996年9月,崗底村請來了被稱為“科技財神”的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從此這個貧困的小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李保國教授把“家”搬到了崗底村,把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全身心地傳授林果生產實用技術。李保國幫助崗底村高標準治理了8000畝山場,并根據崗底村獨特的自然環境,在果樹中好中選優,優中改良,歷經數百次實驗,培育出了富崗1號、富崗2號、富崗3號蘋果優良品種,并實施了以128道生產工序為核心的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工程。
6月17日,“在這里讀懂初心使命——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采訪團走進邢臺內丘縣崗底村。圖為活動現場。郭明明 攝
嚴格質量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富崗”牌蘋果一時蜚聲全國,暢銷北京、天津、山東、廣東等十幾個省市。特級果每斤賣到十幾元還供不應求,一個極品果可以賣到100元。“富崗”牌蘋果先后榮獲河北省名牌產品、河北省著名商標、2008奧運專供產品、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等榮譽。如今的崗底村山綠民富,林木覆蓋率達90%以上,村民人均收入達到3.9萬元,其中僅果品收入達到3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山村。
?
6月17日,“在這里讀懂初心使命——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采訪團走進邢臺內丘縣崗底村。圖為活動現場。郭明明 攝
多年來,崗底村通過科技治山,發展林果業,組建河北富崗食品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條集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協同發展,依靠科技、依托市場、品牌化運作的發展路子。現在的崗地村村民實現“六有”:有票子,有房子,有車子,有技術,有產業,有體面。崗地村先后榮獲“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全國農業旅游示范區”“中國特色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記者孔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