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眼鏡、無人機、無人船、北斗……
當這些高科技
成為監測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的“慧眼”
會發生什么?
在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就能看到
梁昊宇通過VR眼鏡看白洋淀生態環境。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馬寧 攝
中國聯通雄安分公司
政要中心客戶經理梁昊宇說
“這是一個
‘天、空、地、淀’一體化監測體系,
運用了5G、北斗、VR等技術,
可以實現,
5G視頻實時回傳、VR全景在線監測,
精準導航、遠程實時監測等,
雄安新區水質、空氣等
各項環境數據一應俱全。”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馬寧 攝
2020年
梁昊宇從四川大學畢業后
就來到了雄安新區
當時主要負責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智慧監測體系
建設項目的跟進和整體把控
雄安新區建設之初
將白洋淀生態治理放在重要位置
白洋淀也是監測的重中之重
白洋淀盛放的荷花。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馬寧 攝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
梁昊宇和同事們
都不記得去了多少次白洋淀了
看著白洋淀水質越來越好
他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目前
白洋淀水質
已從劣Ⅴ類提升并保持在Ⅲ類標準
水質穩居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白洋淀目前已觀測到野生鳥類254種
梁昊宇說
“白洋淀環境變好,
這個監測體系有一份功勞啊!”
梁昊宇在監測站了解實時數據。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馬寧 攝
環境監測中
污染溯源是難題
監測體系運用的“水質指紋”技術
能精準錨定污染源
梁昊宇說
“根據監測到的水質指紋,
經過數據對比,
可以判定污染源是哪個行業。”
水紋對比圖源自
清華大學開發的
在線預警溯源監管系統
將指紋識別犯罪嫌疑人的思路
引入水環境監管中
利用熒光光譜進行水污染溯源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平臺。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馬寧 攝
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排放的廢水
在熒光光譜中呈現不同的“水質指紋”
發現水質異常后
基于“水質指紋”技術
開發的水污染預警溯源儀會發出警報
同時
溯源儀能夠捕獲污水“水質指紋”
并與庫中“指紋”進行對比
實現精準溯源
雄安新區。保定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容城縣攝影家協會主席薛志勇 攝
梁昊宇說
“來雄安新區3年多了,
從一張白紙到現在的多姿多彩,
我很高興自己能參與其中。
每當看到自己的工作
讓雄安新區變得更好了,
就有一種成就感。”
目前
梁昊宇已經拿到了雄才卡
關于未來
他也有自己的期待
“期待雄安新區
成為一個不一樣的城市,
成為一個標桿。
希望將來
能將自己的親人接過來,
驕傲地向他們介紹
我參與建設的每一個項目。”